桃源是湘鄂西和湘鄂川黔两个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近代民主革命家宋教仁、覃振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翦伯赞的故乡,是湘西北第一个、全国第一批建立红色苏维埃政权的县,是红二、红六军团长征途经地,是贺龙、萧克、廖汉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。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,先后有4000多名桃源儿女跟随贺龙参加红军,全县为革命牺牲者达15670余人。多少功勋人物,多少革命事件、红色故事让人荡气回肠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,我们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。
姚中雄(1909—1960),乳名姚宪初,派名姚成缵,1909年12月8日出生在桃源县仙瑞乡桐木村八斗岭(今属漳江街道)一个富裕家庭。7岁开始读私塾,在乡下读了13年。1929年,年近20岁的姚中雄考入桃源县初级中学(今桃源县第一中学),用名姚己。在校期间,他接触新思想,萌生报考大学的愿望。考虑自己科学知识欠缺,他利用寒暑假,在长沙、广州等地拼命补习相关知识,最终在1932年考入广东国民大学,改名姚中雄,并于1933年转考到广东省立勷勤大学教育学院文史系学习,在校期间接触革命思想,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。
1938年春,姚中雄大学毕业后,经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徐特立介绍,进入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(简称抗大)第四期学习,并于同年7月1日由耿茂林(河南人)、张水发(四川人)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。9月从“抗大”毕业后,姚中雄回到华南支部统一战线办事处工作。10月,日军攻陷广州。在中共组织的领导下,他在花县嘉禾墟随同青年群众支队对日作战。战败后辗转至曲江游击纵队十九路军薛诚部工作,后与北江游击纵队联系,受委派到江西寻找中共组织。至江西,因联络点撤走,随后转至长沙继续寻找党组织,无果,最后于12月中旬回到桃源老家。
1939年3月,中共湘西工委宣传部长陈楚到桃源恢复中共桃源地方组织。他找到在抗大毕业的同学王其桂、姚中雄等人,建立中共桃源特别支部。此支部隶属中共常益中心县委,书记王其桂,姚中雄任宣传委员。中共桃源特别支部成立后,在全县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工作。在党组织的安排下,姚中雄任桃源县抗敌后援会成员,组织抗日先锋文艺宣传队,与国民党二十集团军司令部驻桃源的妇女宣传队联合,在桃源深入农村公演《放下你的鞭子》《兄妹开荒》《张家店》等抗日剧目,宣传抗日救亡,声讨国民党投降派卖国求荣的罪行。从1939年至1940年,姚中雄还带领青年服务队到南县、华容、安乡、澧县及常德滨湖一带演出,募集抗日捐款。
1940年的劳军礼品,全是青年服务队以演出募捐方式筹集的。另外,他对国民党二十集团军驻桃源司令部的官兵作了大量统战工作。他邀请司令部淩参谋以“飞跃”为题为中共桃源特别支部成员讲解哲学,使大家认识到国民党内部也有爱国人士、坚持统战工作的必要性。同时,他组织青年服务队深入到士兵中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和慰军活动,取得较好效果,二十集团军司令商震还与青年服务队成员合影留念。他与中共桃源特别支部其他领导人一道,争取到二十集团军的支持,在桃源青山湾和县城边街苗圃创办两所抗日救亡学校,由青年服务队抽调队员任教,吸收抗日阵亡将士和贫苦农民子弟入学。同时,他们有选择地做国民党基层人员的统战工作,使这些基层人员利用合法的身份,为抗日救亡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。
1941年春,中共桃源特别支部与中共常益中心县委失去联系后,姚中雄等人仍以各种形式秘密开展活动,直至1942年才被迫中断。从1942年至1946年,姚中雄以教员身份作掩护,先后在桃源县中学、渔父中学、民治中学等学校任教。后因病回家,1960年病逝。